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生态环境局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武隆区车盘水库工程环评审查信息公示表

日期:2023-12-27

重庆市武隆区生态环境局审查以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公告有关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231227—202413日(5个工作日)。环评文件查询方式:武隆区人民政府官网。

反馈意见受理方式为电子邮箱:wlhb77820833@163.com,传真:77820833。通信地址:重庆市武隆区凤山街道乌江南路7号中堆坝兴隆广场1号楼政务服务中心,邮编:408500。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关部门意见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1

武隆区车盘水库工程

重庆市武隆区白马镇车盘村

重庆武隆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环科源博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位于武隆区白马镇车盘村境内,坝址坐落于乌江一级支流猫儿沟上游小沙河烂坝子下游约150m处,下距车盘村约6km,距白马山镇约30km,距武隆城区约40km,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供水及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为主要任务的小(1)型水利工程。

车盘水库正常蓄水位1366m,相应库容302.71,兴利库容281.8;校核洪水位1367.73m,总库容351.87;死水位1348.6m,死库容20.9。工程等别为IV等,工程规模为小(1)型。项目建设主要由枢纽工程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取水口、引水钢管、管理房及上坝公路等建筑物组成。输水工程管线总体布局呈现一干一支的特点,即:灌溉供水干管、天尺坪支管,线路长度17.80km。管道沿线共设置分水口1处;倒虹吸1处,长度70m;隧洞1条,长度2.81km。项目总投资47261.1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29.54万元,占总投资的2.39%

1、大气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扬尘:主要来自拆迁、开挖、钻孔、砼拌及运输过程,主要污染物为TSP。施工地段和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源强大小与施工强度、路面状况和天气状况有关。

1)施工作业面

枢纽工程和输水工程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大坝施工、管沟开挖、弃渣堆放等过程,主要污染物为TSP。类比同类工程,在不采取措施抑尘时,土石方施工区TSP浓度可达100mg/m³以上,可能会对周边居民区和现场的施工人员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主要受影响的敏感点为坝址北侧东毛面居民点,以及输水管线沿线的居民点。但由于毛面居民点地形高程相对较高,灌溉工程敏感点距离虽然较近但施工量较小,且当地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施工扬尘对敏感点大气环境的影响有限。

2)砂浆拌和系统产生的粉尘

本项目施工期在大坝枢纽工程设置混凝土拌和楼,输水工程设置混凝土拌合站。拌和系统在物料的运输和装卸及进料过程中产生粉尘。施工区在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后,扬尘量会大大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小。

3)交通运输产生的扬尘

工程施工期的场内公路多为泥结碎石路面,在干燥天气情况下,车辆行驶容易产生扬尘。扬尘在道路两侧扩散,最大起尘浓度出现在道路两侧,随离散距离的增加浓度逐渐降低,最终可达背景值。管道旁现有道路路况较好,周边居民较少,在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后,交通扬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一般情况下,施工交通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影响的范围在100m以内。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可防止施工扬尘的污染。实施每天洒水45次进行抑尘,可有效地控制施工扬尘,可将扬尘污染的影响范围缩小到2050m。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采取密闭运输措施,同时定期对路面进行洒水抑尘,易扬散物料产生的扬尘污染将得到有效降低。

4)爆破废气

隧道引水爆破工程施工会产生一定的粉尘,由于工程选择毫秒电雷管爆破,爆破产生的粉尘量较少,且粉尘颗粒的粒径较大,易于沉降,爆破产生的有害气体经30分钟排烟后浓度会大大降低;同时爆破区域周围无大的障碍物,且通风条件良好,有利于烟尘的扩散,且爆破粉尘属于间歇式排放,因此施工爆破活动所造成的烟尘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均不大。

营运期对调节池、沉淀池、气浮池、污泥池、芬顿氧化池、曝气池、接触氧化池、混凝反应池、MBR膜池采取加盖封闭,预留检修孔和入气口;MVR蒸发间和污泥压滤机房四周采用墙体密封,然后将上述产臭单元臭气集中收集至一套两级水洗+碱洗+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经115m1#排气筒排放;项目蒸汽发生器配置低氮燃烧器,2套蒸汽发生器天然气燃烧废气通过管道引至一根15m2#排气筒排放;

2、地表水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流量保护措施

为防止河道断流、保持水体一定的自净能力、维系河道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功能不受破坏,须在河道中维持一定的生态流量。《武隆区车盘水库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中给定的车盘水库下泄流量为0.0324m³/s,占坝址多年平均流量的15%。据测算,该水量大于本次评价测算的减水河段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同时可满足减水河段内生活、灌溉需水要求,维持减水河段水质使其满足减水河段内用水水质需求。故评价最终确定水库下泄生态流量为0.0324m³/s

1)施工期生态流量保障措施

车盘水库施工导流采用围堰一次拦断河床、导流涵管泄流的导流方式,在大坝左岸布置导流涵管,大坝施工至开始蓄水之前,通过导流涵管向下游泄水。初期蓄水时,导流涵管下闸,大坝开始蓄水之后,在水位蓄至取水口高程1344.5m前,采用水泵抽水的方式向下游排水;当水位上升至1344.5m后,则通过取水建筑物及生态放水管向下游排水,保证下游0.0324m³/s的生态流量。

2)运行期

车盘水库运行期间在坝后闸阀室内放空管上接一根DN200生态放水管(旁通管),管长5.5m,并在生态放水管上安装一个流量计和一个控制阀门,用于流量控制。生态水经放空管进入消力池,最后流入下游河道,保证下泄生态流量为0.0324m³/s。车盘水库死水位1348.60m时,生态放水管过流能力为0.26m³/s,过流能力满足要求。

2)水温影响减缓措施

车盘水库水温结构处于稳定分层的状态。根据灌溉供水要求,取水建筑物的设计流量为0.8424m³/s(含生态流量),考虑水库水位变动情况、装置的稳定性、重力自流水的流量要求及运行管理操作要求,同时为实现下游的农田灌溉及生态环境保护对水温、水质的要求,采用分层取水方式,取水库表层水作为农田灌溉水,减少多农作物等的影响。

3)水质保护措施

1)库区水环境保护措施

保护生活供水水源,对具有供水任务的河道两侧和囤蓄水库划定保护范围;在水源保护范围内,禁止农业、生活等各类污染,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减少对农作物的影响。根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 338-2018),将整个车盘水库多年平均水位以下全部水域划定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并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采取积极的水源保护措施,加强监督与管理。

实施水库隔离防护工程,减少人为活动对水源地的影响,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水库隔离防护网拟建设约3.5km;同时在水库周边共设置10块水源地保护标识牌,提醒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车辆和行人,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进行管理。水库蓄水前应进行库底清理,不能利用的部分则尽量运出库外,或薄铺于地面曝晒消毒,并对其坑穴用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消毒,以净土填塞。零星树木应尽可能齐地面砍伐并清理外运。树木砍伐残余的枝桠、枯木、灌木丛等,应运出库外或就地进行处理。水库蓄水初期,应在坝址区设置拦漂浮物设施,并由人工定期清除,派专人做好清污工作,清除的污物可结合生活垃圾处置。

在评价区的农、林业生产中应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推广使用污染小、对环境破坏小的化肥和农药,尽可能减少外源性有害物质进入水库,防止水质恶化和水体功能降低,实现水库水体的可持续利用。

2)输水线路水环境保护措施

强化水质保护管理,设立专门机构对干渠水质保护进行统一管理,制定应急预案。

加强输水干线水质保护,尽量避免和减少因为保护本项目干渠运行期水质,在穿越村庄段进行环境移民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保证输水安全。

加强输水管道水质环境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3)受退水区水环境保护措施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建设雨污分流系统、干清粪、尿液收集池,对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统筹考虑畜禽养殖和种植的污染问题,积极推进种养结合、种养平衡,同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减少化肥施用量工作。

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完善灌区退水设施建设,并在灌区主要灌溉退水口设置隔离带,种植当地常见植被物种,以减小灌溉回归水对受纳水体的影响;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禁止使用剧毒农药,以减少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加强对灌溉回归水受纳水体和地下水水位、水质的监测。

积极推行节水措施,进行科学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水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设计灌溉制度、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施行计量收费或阶梯式水费方案等。

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

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试点,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加大对塘堰、沟渠等小微水体污染问题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应满足《重庆市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0/848-2018)的相关要求。

运行期生活污水处理

运行管理期生活污水建议采用化粪池处理后回灌于周边农田灌溉,不对外排放。

3、地下水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1)水库施工期地下水环境保护

车盘水库库区地下水评价范围内没有地下水集中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注意加强施工期废污水处理系统的防渗工作,减少对局部地下水环境的地下水污染风险。

2)输水管线隧洞施工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对于隧洞工程,需要按照超前预报、提前支护、以堵为主、限制排放原则开展施工。

施工隧洞地下水保护措施

隧洞施工前沿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勘察,重点关注隧址区的构造节理及破碎带的富水性。制定详细可靠的隧洞施工防(治)水方案和应急措施,确保导(充)水断裂破碎带和地下水侵蚀性较强地段堵(治)水措施的有效性;做好地下水预探,加强地质预报,避免涌突水现象发生,减少地下水的流失。

为防止隧洞施工掘进过程中涌水现象的发生,工程施工应遵循以堵为主的原则,目前常用的堵水方法有裂隙注浆堵水、涌水洞穴封堵和二次衬砌防排水隔离等措施,并根据地质情况及开挖后地下水渗流状态等采取局部注浆和后注浆。

对有可能在断层破碎带和隧洞浅埋地段形成的突水地段进行预加固;加强地表排水系统的设计,排水系统做好防渗漏措施;针对富水断层破碎带深孔注浆固结止水施工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安全实施细则;隧洞洞口应设置事故池,事故池作防渗处理;要配备突水应急堵漏用材料。

对于出现涌水状况的部位,应加强地下水涌水量的观测和水质分析,对涌水位置、涌水形态、涌水量大小、涌水量动态变化、含泥沙情况、水的侵蚀性等进行详细监控,及时评价涌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如遇涌水突增和位移突变情况应立即撤出人员设备减少损失。

施工隧洞废水处理措施

隧洞排水系统排出的地下水应采取清污分流,隧洞顶板涌水为清水,可通过排水管道及一些抽水设施直接排出隧洞,排向地表;隧洞底板的淋滤污水、施工支洞排水等需要设置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施工废水处理设施底部和四周均需采取防渗处理。

工程施工废水处理措施

施工区混凝土拌和废水、车辆冲洗等施工废水中SS和石油类含量较高,应在施工场地设置临时沉淀池、隔油池等进行处理,达标后全部循环利用,不外排。施工区的散料堆场、弃渣场采取合适的覆盖措施,防止产生水土流失污染地下水。

4、声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为维护工程施工区附近敏感点声环境质量,在管线施工沿线距离较近的车盘洞、田坝和绿冲湾等靠近居民点的一侧安装移动式声屏障的方式,减轻噪声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移动式隔声屏高度23m,优先、重点布置在距离工程较近的居民点。

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尽量使用低噪声设备。材料及渣土运输车辆在经过道路沿线村庄时,速度不应超过40km/h,运载卡车车辆速度低于40km/h时,其噪声源强可降低8~9dBA);运输车辆行驶时,不得鸣笛;加强运输车辆管理,禁止随意空载运行;同时加强与敏感点单位和个人的沟通,在施工前首先在过程影响范围内以广播、报纸或其他方式对施工情况发布公告,然后具体到每一区段施工时,应在该区段沿线的相关居民区和单位内张贴公示,争取获得居民谅解。

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施工期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弃渣、清库垃圾和人员活垃圾,其中工程弃渣处理纳入水土保持措施,本部分主要对施工期生活垃圾、清库垃圾和废油提出处理处置措施。

对于清库垃圾,具有利用价值的(木材、砖、瓦、钢筋等)交由附近居民综合利用,不具备利用价值的按要求进行分类收集处置,建筑垃圾运至弃渣场处置,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处置。

车盘水库工程施工期生活垃圾主要产生于施工管理及生活区。施工期间生活垃圾的处理置率需达100%。项目在工程区生活营地、机械修理等位置设置垃圾桶。生活垃圾放入垃圾内定期交当地环卫部门集中处置。此外,施工期产生的废油按危险废物处理,按规定交有相应资质的单位集中处置。

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建设单位应纳入各施工区统一管理,并对各垃圾桶存放处经常喷洒灭害灵等药水,以防止蚊蝇等孳生,减免施工活垃圾对施工区环境卫生产生不利影响。

6、土壤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开始前,将临时占地上的表层土集中剥离堆放,施工结束后进行清理、回填、平整土地,恢复地表植被。

2)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控制施工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将临时占地控制在最低限度。

3)机械维修保养站应铺设沙子以防止含油废水污染土壤,污染的沙子也要统一进行收集处置,工地上滴漏的油渍应及时进行清理。

4)各种施工机械及车辆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尽量减少跑、冒、低、漏现象。

7、生态环境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植物:

1)对珍稀保护植物的影响:

野外实地调查表明坝址附近、隧洞进出口、渣场、料场等地均无野生国家重点保护、特有植物以及古树。运营期对保护植物无影响。

2)对植物资源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隧洞进出口、渣场等区域现有植被将被破坏,但由于这些植被类型在评价河流分布广泛,水库修建施工对此类资源影响不大。

工程施工使区域的植被受到破坏,绿地面积减少,裸地增加。但这种减少不至于导致该区域的植物物种灭绝,而仅仅使某些物种的种群数量减少。按照生态学理论,植被受到临时性的破坏一般将随施工完成而终止,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分析,施工结束后,周围植物渐次侵入,开始恢复演替过程。要恢复植被覆盖,草本最先进入,可能需要1-2年,灌木侵入需要5-10年。采用人工植树种草的措施,可以加快恢复进程,2-3年恢复草本植被,3-5年恢复灌木植被,10-15年恢复乔木植被,届时植被将恢复至种类组成近似,物种多样性指数值近似的状态。

动物:

1)两栖动物

评价区内有两栖动物8种,均为常见种类,分布广泛。施工期坝址建设将使分布在该区域的两栖类栖息地丧失,但该区域占地在整个评价区域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且坝址上下游存在大量类似生境,不会对两栖类的生物多样性造成显著影响。

2)爬行动物

评价区内有爬行动物10种,其中有重庆市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种,即竹叶青。该蛇在评价区域内分布广泛,但数量极少,因此项目施工对其影响有限。施工区内爬行类中蜥蜴科和游蛇科物种及种群数量较为丰富,尤其是北草蜥和虎斑颈槽蛇。因此开筑引水隧道和建坝对生活在该区域的爬行动物的生存和繁殖将产生影响。工程竣工后,除永久性建筑和库区淹没区占用了部分活动和栖息地外,临时用地区域的栖息地都可恢复,加之周边存在大量类似生境,工程施工对其影响较小。

3)鸟类

评价区域内的黑鸢、普通鵟和红隼为高空飞行鸟类,在评价区域内有分布,但数量普遍较少。红腹锦鸡和灰胸竹鸡主要分布在输水线路两侧人为影响较小的灌丛和山林,工程施工对这些鸟类的影响较小。

四声杜鹃和噪鹃和画眉主要栖息在评价区域的森林中,较常见,但数量相对较少;大坝修建,将破坏坝址河段的河流生境,水生昆虫数量减少,影响紫啸鸫、红尾水鸲等旁水栖息型水鸟的觅食。但是由于大坝上游和下游均有类似的生境,可以为这些鸟类提供可替代的食物来源。

拟建项目对评价区域的鸟类影响有限。若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对施工区域中的鸟类及生境进行合理保护,将不会导致评价区域内鸟类种类的丧失。

4兽类

由于施工区域没有发现野生动物特有的繁殖地、越冬地、觅食地或栖息地,几乎全部陆生脊椎动物都能在评价区及附近区域寻觅到相似的替代生境。施工期结束后,随各种恢复和保护措施的落实,临时征地区域的植被恢复,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可得到一定的改善,施工结束后,它们仍可以回到原来的领域。因此施工期对陆生脊椎动物的影响只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影响即逐渐消失。

水生生态:

1)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施工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将可能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使施工期间硅藻等喜洁净水体种类的密度和数量下降,但蓝藻、绿藻等种类和数量将有所增加。此外,施工期间水体透明度下降,也将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

2)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施工区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处理不当,直接排入河流,道路建设以及移民搬迁必将缩小植被覆盖面积,使库周水土流失量增大,降低水质,从而影响水生生物。这些影响将导致枯水季节评价河段水体浑浊度增大,部分近岸缓流坑凼可能呈现富营养化,而缓流水滩之砾石也将被灰色污泥覆盖,影响水生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3)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评价河段河岸带植被较茂密。但是由于河道狭窄,河岸无大面积滩涂,因此河岸的水生植物种类偏少,水生植物群落面积普遍较小,且多成片段化分布,无集中分布区域。项目施工期,对小沙河河岸植物会造成破坏(特别是水坝的修建),但是由于评价区域内的水生植物均为常见种类,在评价区域内分布广泛,因此不会导致水生植物的灭绝。

4)对河流连通性及鱼类的影响

本项目初期截流及汛期围堰过流,可能使少量鱼类滞留在上下围堰之间,从而对其造成损害;在大坝施工期,河水通过导流孔下泄,由于进水口水流速度相对较小会有部分鱼类进入导流孔,鱼类随河水下泄,加上水流撞击消能,对鱼类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施工期间由于降雨和施工作业等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会对评价区域的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水体中固体悬浮物的增加和有害物质的进入会对鱼类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另外,加强施工管理严禁施工人员捕鱼。

运营期对鱼类的另一影响就是将形成坝下减水河段。评价区鱼类均在本地繁育,不需长距离的洄游,施工期间以及建坝蓄水后,这些鱼类适应性和繁殖力均较强,且可以转入下游水域生活。但坝址下游河段水量在一定程度上的减少,将影响到鱼类栖息生境的空间。因此,要切实保证下游生态基流放流。

8、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本项目通过加强施工期油料、炸药等的运输管理及运行期水质保护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根据项目建成后的机构组成,制定相关应急预案,拟定环境风险应预案的基本组成、机构职责及基本内容,进一步减少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在落实完善本报告中的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的前提下,本项目环境风险水平可以接受。

重庆市武隆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发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项目代码:2016-500232-76-01-003470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要求于202329日起在重庆武隆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官网上(http://wlctjt.com/www/site/web_show_2172.shtml)进行了首次公示。在项目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建设单位于2023626日起按要求分别通过网络公示(http://wlctjt.com/www/site/web_show_2339.shtml)、报纸公示(《重庆法制报》2023712日和2023714日)和现场张贴(车盘村)三种方式进行了第二次公示,2023126日,按要求通过网络公示进行了报批前公示(http://www.wlctjt.com/www/site/web_show_2500.shtml)。公示期间,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均未收到反馈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